“去年以來,船舶市場曾出現短暫的回升,但未能保持長久,很快迎來下滑。預計2015年船舶市場仍將處於低迷狀態。”近日,在上海造船界有業內人士說。
我國造船業雖然已經打入國際市場,但從商品類型分析,仍以常規船舶為主,高新技藝船舶比例很少。多為散貨船、原油船等,這些船舶技藝含量低,受市場波動影響大,抗風險能力弱。長期以來,我國造船業每年在新商品開發方面的投入只相當於日本的1/20,造船業擴展存在後勁不足的隱患。
中國船舶工業工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,2014年,我國骨幹造船産業主動適應國際船舶技藝和商品擴展新趨勢,大力擴展技藝含量高、市場潛力大的綠色環保船舶、專用特種船舶、高技藝船舶,船舶商品轉型成效顯著。
事實上,無論是建造、接單,還是兼並重組,資金是造船業最大問題。
今年初,央行、國家發改委、經信委、財政部、交通部、銀監會、證監會、保監會、國家外管局九部委聯合下發《對于金融幫助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》。有內容指出,銀工業金融機構對商品技藝含量低、無銷路、持續虧損的船舶産業不得發放貸款,並推動其依法市場化退出。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穩妥開展並購貸款業務。對符合條件的優質産業,貸款期限可延長至7年。